因為康爸一家,在台灣早餐都習慣吃飯。不過民宿只供宿不供餐,而且我們又吃素,不是隨便都能夠買到餐點。也因此,從出發前一、兩個月開始,康媽就開始到興農、全聯等超市去找素食泡飯或調理包,也準備了些零食、麵包、泡麵,以備不時之需。確實在日本也真的都用到了。
有了調理包,就要有白飯。因為民宿房間除了熱水瓶外沒有任何其他電器用品。所以從第二天一早起,為了能夠吃到飯,康爸每早起來就加一件大衣,走到約幾百公尺外的一間 OK 便利商店買白飯。不過,並不是每天都買得到,大約只有一半的次數能買到。其它的只有「赤飯」(紅豆飯)飯糰、以及昆布飯糰可以食用,
另外就是康爸最喜歡吃的「納豆」飯糰,
但是也是都要看機運,不是每次都有的。有一、兩次不死心,還走到下一家約幾百公尺遠的 7-eleven 買,確實也機會更大。買的白飯、飯糰,可以請店家放到微波爐中去熱一下,飯會鬆軟一點。
買回飯或飯糰,用熱水瓶的熱水燙一下調理包,淋上飯就是香噴噴的早餐了。
吃完早餐,就出發去行腳了。
在車站看到 ICOCA (類似台灣的悠遊卡,在關西空港的 JR空港駅 時,我們四個大人買了來回車票時,有附一張 ICOCA 卡,可以刷鐵路交通費用及到便利商店買東西,最後回台前把卡還回還能退五百元的費用)的看板很可愛,
小佩與小茜還沒用早餐,就找一間店買一下,
一早很多人在趕車班要上班去,或是要趕著回家鄉去過年了,
隨時不忘來一張,
因為車班很多很雜,所以跟列車長確認一下停靠站(日文真的很重要!)
到達第一站,「嵐山」,
小康也來一張,
全名是「嵐山嵯峨駅」,小火車剛好當天開始停駛,
嵐山嵯峨駅全景,
豆腐店,
很有特色,古色古香的大門口,
這好像是招待所,
這一篇似乎是在廟寺或哪裡前面拍的,寫得很有意境。雖然康爸一點也不懂日文,但日文的漢文拼拼揍揍還能猜一猜。
大意也許是:過年時,早上起來時,對於今生到如今的一切感到感謝;自我反省過去一年來計畫如何;實行得如何;有什麼言、行、心需要反省的。對於每一天都心存感恩的心,一直到晚上就寢前。一日一日直到一生。 合掌感恩。
(以上為康爸自我杜撰)
走了一段路,終於到了「天龍寺」(世界遺產),
天龍寺是足利尊氏為後醍醐天皇祈禱冥福、於1339年改建龜山殿所創建的臨濟宗天龍寺派的總寺院。日本室町時代的京都五山中排列第一。使天龍寺聞名的名園「曹源池庭園」如同獨特的日本畫般美麗,令人讚嘆。足利尊氏為了籌備建造天龍寺的資金,使用室町幕府公認的貿易船「天龍寺船」以重新開始與中國元朝的貿易。天龍寺作為京都五山的第一寺廟佔地廣大、權勢龐大,但隨著室町幕府的衰退也一並減弱勢力。現在雖然廟裏7棟殿宇排列,但多次的戰火燒燬了幾乎所有殿宇。現存殿宇是日本明治時代以後重建。1869年(日本明治2年)滴水宜牧等人致力於復興,於1900年形成現在的規模。
這時候人還不多,每次都逛到一半時,人潮才多了起來,
西山弘源禪寺
雖然感覺已經豔陽高照,但是溫度還是很低,地上枯乾的楓葉上都還結著霜,
「選佛場」,這三個字真震撼人心。人間不就是一處選佛場?
飛雲觀音像,
在不受光處,還有未融化的雪,
結霜的小樹枝,
康康把玩起地上凍結的草,
日本人來到寺廟都會很虔誠的禮敬祝禱,
寺院很壯觀,
「曹源池」庭園,
「復原」?
許願池,
「硯石」前洗心,
有夠冰的水,
一小片竹林,
很多日本人在許願,
亭園小徑十分怡人,
水池中有落下的楓葉,都已經染成了綠色,
地上的水還結成水晶狀,
「愛之泉」,相信情侣們會很喜歡,
「締結良緣」及「學業進步」這兩大特色,讓野宮神社香火不絕。寺廟裏美麗的青苔及週邊的竹林,讓野宮神社的美成為日本文人芭蕉及蕪村的俳句題材,在日本文學作品《源氏物語》的《賢木之巻》也有描述。
野宮神社奉祀的許多神明,包括中央正殿祭拜的健康及智慧之神「野宮大神(天照大神)」;右邊是祈求多子多孫、順利生產、事業發展的「白福五稻荷大明神」,以及財運亨通、學藝進步的「白峰辯財天」;左邊則有「龍神」能救護生病之人,還有「野宮大黑天」保佑信徒締結良緣,據說只要摸野宮大黑天旁邊的神石「龜石」,即可實現願望。
美麗的景色,也使野宮神社成為日本文人筆下歌詠的對象。除了芭蕉及蕪村的俳句之外,在《源氏物語》的《賢木之巻》中,光源氏前往六條御息所時,紫式部也描寫了神社猶如鋪上綠色地毯般的青苔庭園,其靜美堪稱京都第一。「黒木之鳥居」以及以烏樟作成的小籬牆(小柴垣)也一同出現於《賢木之巻》中,可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氣息。使用留著樹皮的木材所建的「黒木之鳥居」,是日本神社牌坊形式中最為原始、也最古老的。除了這裡以外,如此構造的鳥居也只能在京都府加佐郡大江町的「元伊勢皇大神社」見到,非常珍貴。另外,野宮神社的週邊竹林,是嵯峨野地區的代表性風景,自古即以「野宮竹」的名稱聞名,漫步其間,可感受遠離塵囂的神聖氣氛。
野宮神社其實由「野宮」發展而來。相傳每當天皇換代,將由未婚的皇室女性(内親王或女王)中挑選代替天皇的「齊宮」到伊勢神宮,擔任祭祀的工作。在出發到伊勢神宮之前,齊宮齋戒沐浴3年的地方稱為「野宮」。野宮的地點每次不同,但多由嵯峨野地區挑選清靜的地方。嵯峨天皇年間的仁子内親王時,將野宮建於現今野宮神社的地點。齊宮前往野宮時的隊伍稱為「齋宮群行」,包括隨同官人、女官、宮女及僕役等,約500人,規模十分浩大。如今每年10月的第3個星期日舉辦的「野宮神社例祭」中,「齋宮行列」在中午12點開始,重現了當時的儀式,非常可觀。
所謂的「齊王制度」在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後醍醐天皇後被廢除,只以供奉天照大神的神社繼續留存。野宮神社曾於戰亂中一度衰退,在後奈良天皇及中御門天皇等的皇旨下復興,之後備受皇室的崇敬。
過年前就有很多人來朝拜,
小佩與小茜說他們一定要來個「良緣祈願」!
心誠則靈,
日本好像有個習俗,可以將心願寫在竹片上,然後應該是一同燒掉來表示上天接收到你的心願,
一對日本情侶(或夫妻)吧!
祈完良緣合影留念,
「白福五稻荷大明神」,
離開前,很幸運的遇到一位著日本和服的女孩子,與父母一起來拜拜,
大家都搶著與她合照。她人也很好,來者不拒。
接下來,再走到竹林。
這片竹林是小茜的最愛,
遊客很多,
一旁火車的候車室,因為受到陽光照射,上頭還積著雪,
緊接著到「御髮神社」,(頭皮、頭髮不好要拜的?)
一旁的奉獻不少,
途中經過一處農園,這一家農民在陽光下從事農作,小女孩很乖巧的在一旁幫忙,
日蓮宗古剎,「常寂光寺」,
常寂光寺門口正好是個路口,拍照時要注意有沒有來車嘿!
常寂光寺要門票才能進入,考慮後決定不進去,只一旁繞了一下,
屋子未受日照的一邊屋簷上,會積薄薄一層的白雪,
旁邊這位大哥一家,一直不肯離開 ......
一定要在旁邊,難道你看不出來我們在拍合照嗎?
快走到用餐地點前,巧遇一個社區的人,正在做麻糬。現做現蒸。
日本人過年一定要吃麻糬,
路旁的小神社,
神社雖小,一應俱全。小鳥居還好幾個。
營養醫療專科學校,
自動化收費停車場,
看起來像是車子停進停車格後,柵欄會升起。等要將車開走前,投入該付的金額後,柵欄會降下,就可以將車子開出去了。
午餐的地點,康媽精心找的地方。
小小一個亭子,裡面的餐種類可多著。看看上面貼的每一張就是一道餐。四面都有,任君挑選。
一旁也有好幾家店,也都很有名。這家是「吸油面紙」的店,
日文對於華人來說,就是有漢字。這家豆腐店大家一看就曉。
真的什麼都有!
店名叫「三忠嵯峨豆腐」,
裡面有三個人,一個中國人會講中文、一個負責日本人,老闆負責料理。
〈不過,都沒看到人在喜碗耶?怪怪!〉
小茜和小佩點了炸物,
(編按:今日下班康媽跟我說,這倆小妮子說要貼好看一點的照片,要把自己拍的好看照片提供給我。不過康爸沒收到就沒辦法了。以後再補了。)
全部就這兩張立得高高的桌,站著吃或坐一旁的板凳。也有人就站在旁邊吃或蹲在地上就吃就起來。
出外人,吃個不餓就好!
開動了!
吃飽後還吃甜點,一旁的烤麻糬,
筷子店,
吃完午餐,就繼續逛下去,
早上經過的地方,
日本的餐飲店都會做這種仿真的模型,來吸引顧客。唯妙唯俏。
康康看到都忍不住去摸一下是真是假,
這裡似乎才是天龍寺大門口,
炸馬鈴薯?排這麼多人?
買支牛奶 vs 抹茶冰淇淋,
渡月橋,
利用江水來水力發電,
一堆人準備在這個點拍一張,
逆光很不容易拍 ><
現在日本除了招財貓之外,這尊穿和服的躹躬女仕,更常在店家看到,
用各種像是繡綉的布捲成的柱子,
本以為這只是「假」的,
沒想到,真的有火車進來,然後再「退」出去 ......
還整車都是人,特別的體驗吧!
接著就又坐火車回JR京都駅,
JiNS,康媽在這裡配了一副眼鏡,
挑好之後,半小時取眼鏡(台灣怎麼都要隔天?)
晚上的JR京都駅另一邊,
日本應該最有名的大商場「AEON MALL」,幾乎各大城市應該都有吧!
在商場裡面的超市,買了白飯、豆腐、小黃瓜等等食物,再坐車回民宿去,祭五臟廟去了。
未完,待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