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假日兩天裡面,康康總共被康爸修理了三次。我已經有好一陣子沒有動手過了,最多也只是作
作勢,讓他聽話一點而已。有時候,光作勢就讓他嚇到頻頻拭淚。光是看到這個小動作,我們也是"心肝
du幾耶“,不忍心再加斥責。
康爸小時候,家裡爺爺、媽媽大都是以體罰的方式來管教小孩,也許長大之後,真的也沒變成問題
人物(至少問題比較小)。所以無形中我自己也覺得小孩子應該要“適當的體罰”,才能達到嚇阻(好像漢聲
廣播裡面,要“嚇阻”中共xxxxx) 的目的,讓小孩子感受到嚴重性。在成長過程中,也都觀察過許多長輩
、以及姊姊們教養小朋友的方式,對小孩小的影響與結果,想從這當中去找到最合適的教養方式。
當然,看過一些教養書籍與雜誌,了解到“打小孩”會有許多的後遺症。包括會讓小朋友可能從這當中
也變得有暴力性,或是覺得用拳頭比口頭有用,也會讓親子關係產生隔閡。因此,康爸也是儘量都是學著
轉移注意力、口頭管教。不過,康康目前正值四歲左右,有時候講了也不知道大人的嚴肅性,一再一再的
踩紅線,只好再一次的打個幾下,以免狀況越來越嚴重。
縱觀康康的表現,其實大多數時間,是讓人歡樂、欣慰、感動的。無論是比出海綿寶寶拳、用益智積
木拚出一隻又一隻的怪獸或機器人、比出猴子的樣子、在音樂課時很有韻律感的表現,或是客人來時主動
招呼、請喝茶,乃至於最常聽到他天真、稚嫩的聲音所唱的一首首曲子,都為家人以及康爸、康媽帶來無
限的歡樂。
底下mp3,是前幾天睡覺前,康康自己改編音樂課的音樂所唱的內容,充滿了歡樂的歌聲,
關了燈,康爸、康媽和康康三人躺在床上,聽康康唱歌,
希望未來,康爸能夠以平和的方式與康康互動,不用再用到這種雙方都沒有得利的方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