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剛剛看新聞,看到這次學測的題目是自勝者強」,是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篇:「知人
者智,自知者明,自勝者強,強行者有志」
 。前幾年有上過道德經的課,但是太不長進又懶惰
,所以一時間看到也沒想到出自道德經。
  突然間,想回味一下以前考國文時寫作文的感覺。 也許將來我家小康長大之後,就讓他當
考古題來參考(雖然很多國文老師也會出這種書,寫得一定好許多) 也說不定。
  因為如果知道出處甚至原文,再寫和完全不知道原文出處,感覺會完全不同。所以,試著
假設不知道出處、原文內容,只依字面意思來推展,有些句子忘記出處也不能查網路,這樣比較
像考試時的感覺。 


  俗語有一句話說「人定勝天」,意謂著只要努力,一定可以戰勝命運;台語又有一句話說
「人卡嗷(厲害),也不值天一劃」,表示人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上天的安排。這樣子就令有些人感
到困惑,到底是人定勝天,還是天定勝人?其實,兩者都對。端視於一個人,是否對於古人的
智慧,是否能夠真正的體悟。
  所謂「自助者得人助、天助」。一個人要能夠先自立自強,才能夠得到他人乃至於上天的
助力。假如自己都不努力、不積極甚至於自我放棄,即使眾人有心幫忙,也無能為力。古時候
有許多被後世評論為昏君的人,都是自甘墮落、不聽諫言,即使身邊有許多忠臣賢士,也無法
幫助他,反倒被趨逐、罷絀乃至於殺身。身為帝王者,都認為自己是「天子」,擁有天命,所
以為所欲為、剛愎自用。他們想的都是「人定勝天」。但是沒有想到,一個人若是不遵守網常
倫理,君不君、臣不臣、父不父、子不子,一定會遭受天下人的唾棄,最後招致衰敗的命運。
夏桀、商紂、周幽王等,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例子。
  相反的,有些人則是出身貧賤、卑微,卻靠自己的努力,最後有所成就。像是明高祖朱元
璋,小時當過乞丐,自身的努力加上眾人的襄助,相信也有上天的眷顧,最後成為一個皇帝。
王永慶先生,小時貧窮但不失其志,過人的遠見與誠懇、踏實的做風,再加上巧妙的機緣,才
成就其塑化王國。陳水扁先生,若不以現況論,以一個三級貧戶的小孩,憑藉苦讀,考上台大
法律系,大學還沒畢業就考上律師執照,最後還當上了總統。這些人若不是經過一番過人的努
力,如何成就令人欣羨的成就?
  中庸裡面,有一段文字寫道「
人一能之己百之,人十能之己千之」,說明了「勤能補拙」
的道理。也許天資沒有別人來得好,但只要肯下苦功、付出百倍於人的心力去努力,則「雖愚
必明,雖弱必強」。當然,我們也常聽到人家說,「一個人最大的敵人,就是自己」,只有戰
勝自己懶惰、自大、自滿等等的心,才能真正去努力學習、請教,最終達到自己所想要達到的
目標。
  人生的旅途,身邊的伙伴、競爭對手也許一直在變換,不變的只有「自己」。與其天天想
著如何超越對手、打擊對手,不如思考如何讓自己「日日新,又日新」,每天都要比昨日更進
步、每天都比昨日過得更有意義,才是每個人在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課,您說是嗎? 


後記:
1、錯誤之處:是「雖愚必明,雖必強」 
2、大學:湯之《盤銘》曰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 
3、好像頭、尾有點沒有連結。。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來自大海的心 的頭像
    來自大海的心

    康爸的花圃

    來自大海的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